意境中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
发布日期:2015-08-13浏览:1433
讲到这里,我们会发现佛教中的“空”是一个经常使用的观点和概念。“空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没有,它是一种有和无的结合,非有非无,亦有亦无,这才是“空”的根本特征。这一点理论上确实很难理解。举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:萧瑟的冬季,当树木的枝叶都凋落了的时候,问问自己,树的枝头有东西存在吗?表面上看是没有,也就是“空空如也”,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假象,待到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,树木上自然会长出新的枝叶来,这时候就变成了“有”,然而在这花开的一瞬间,又是花必然凋零的开始。佛教就是这么看问题的,冬天的“无”孕育了春天的“有”,而在“有”的一瞬间,会转向“无”。如此的“有无相生”,才是“空”。用这样的认识论观照世间万物,我们就会想通,当拥有的时候,是失去的开始,当失去的时候,才有了得到的可能。万事万物本都照向“五蕴皆空”,只有在意识到它们的存在,还能够无牵无挂地把他们放弃,居心意可有可无之间,处亊以不即不离为法,方是最佳之道。
众生能够彻悟这个道理,其实是很难的。拥有的时候能够放下,失去的时候能够淡然,这是多么洒脱的境界。佛即是如此。说到根柢,佛也是从普通人修为而成的,众生如果悟到了,众生就是佛。佛如果迷了,佛就是众生。
前面我们讲过,佛教认为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真空实相,所有的事物最后都会归于即灭,归于无,归于空。从这个角度来讲,所有事物自然是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从逻辑上看,这是一个双重肯定又双重否定的命题。佛家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把宏观和微观放在一起思考,所有的事物都分成两面去看,但并不分主次。因为从宏观的角度看微观问题,微观的差异并不重要I而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宏观问题,很多争执也就没必要落在实处。所以说,佛教讲“不生不灭”,本是肯定,也是否定。用最通俗的话来解释,事物没有开始,自然也就没有结束,甚至也就没有过程。
众生能够彻悟这个道理,其实是很难的。拥有的时候能够放下,失去的时候能够淡然,这是多么洒脱的境界。佛即是如此。说到根柢,佛也是从普通人修为而成的,众生如果悟到了,众生就是佛。佛如果迷了,佛就是众生。
前面我们讲过,佛教认为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真空实相,所有的事物最后都会归于即灭,归于无,归于空。从这个角度来讲,所有事物自然是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从逻辑上看,这是一个双重肯定又双重否定的命题。佛家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把宏观和微观放在一起思考,所有的事物都分成两面去看,但并不分主次。因为从宏观的角度看微观问题,微观的差异并不重要I而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宏观问题,很多争执也就没必要落在实处。所以说,佛教讲“不生不灭”,本是肯定,也是否定。用最通俗的话来解释,事物没有开始,自然也就没有结束,甚至也就没有过程。